硕士博士组会汇报是经常的事,大多数情况分为文献汇报和工作汇报。文献汇报主要是和大家分享自己关注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工作汇报则主要是汇报自己的实验进展,包括已经完成的以及计划完成的实验。
文献汇报
报告内容包括:
文章背景:介绍文章的背景知识,包括一些基础知识,因为旁听的同学对你的研究没有非常了解,所以务必要详细介绍背景知识,帮助大家更好理解文章;而背景的介绍则需要汇报人阅读多篇相关文章,而不仅仅是局限于该文章的前言介绍。
方法:详细介绍文章中涉及到的最新的技术或者是实验室没有涉猎过的技术,特别是对解决实验室现有问题有帮助的实验方法。对于方法的介绍,最好是介绍该方法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依据什么样的原理等。
主要结果:results解读,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文章的逻辑进行整理,阐明每一个result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一定要完全理解整个文章,具体理解到什么程度?
汇报人的总结:汇报人对整个文献的总结以及评论,包括材料设置是否合理;取材是否正确;实验方法是否准确;作者的结果分析是否符合逻辑,是否存在漏洞;结果是否支持最后的假设;是否存在一些没法解释的问题;论文遗留的新的科学问题。一定要按照自己的分析和理解去解读。
工作汇报
实验背景:
阐述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这个实验解决什么问题等。每次汇报前面的铺垫还是要做的,避免导师和同门们对自己的实验不熟悉。
实验的具体方法:
说明材料的背景来源、材料的数目、是否有对照、取材的具体时间、具体实验步骤或者一些改进。特别是一些改进的实验方法,则需要详细罗列参考文献作为支持,并阐明自己的理由。
实验结果的解读:
可以是或者是表格,千万不要全搞文字,或者用嘴巴说说,导师要的是结果,可视化的结果,而不是一长串的文字表达。如果实验失败,那么一定指出失败的可能,包括思路和技术上的问题,方便师兄师姐提出指导意见。
有时候,自己认为不是很关键的实验步骤,可能是整个实验中相当重要的环节。所以对于一些失败的实验来说,尽可能的详细阐述自己的实验过程,方便师兄师姐帮我们指出问题的所在。
下一步实验设计:
需要具体到方案的每一个步骤,包括思路的梳理、方案的合理性分析、材料的准备(是否有重复)、实验方法的改进、预期能达到的结果以及预计完成的时间。对于一些新的方案,需要罗列出相关的文献作为支持,要不然大家会质疑方案的合理性,特别是一些新的实验方法。